德赢新版app

  •  土耳其里拉兑换人民币新闻

德赢新版app:谭帼英:多样经历成就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5-03-06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土耳其里拉兑换人民币浏览次数:446

 

128b17e1-344d-4903-9189-777a52cb13ed.jpg

人的一生长度有限,但生命的宽度、广度、高度与厚度,却可突破一己。她,是华南工土耳其里拉兑换人民币(现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专业校友,曾远赴西藏支援边疆,也在高校、政府机关、企业里经历了多种职业角色,还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肇庆市“科技创新十大女杰”等荣誉。她是谭帼英,广东肇庆华锋电子铝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初入华园 勤学苦练打基础

  1974年,谭帼英进入华南工土耳其里拉兑换人民币(现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专业学习,回忆起当时的入学经历,她感慨万分:“那时候读大学真是不容易,我们都已经参加工作,先要足够优秀得到单位的推荐,然后再参加考试,边工作边复习难度很大。”谭帼英说,能够进入华南理工读书,是她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德赢新版app的名声响当当,学工科的无不向往,我很庆幸成为华园的一份子。”

  当时的华南理工倡导“开门办学”的教育模式,即一半时间在课堂听讲,一半时间到地方的车间、工厂去实地操练,“我们都是女汉子,动手能力不逊色于任何男生。”说起实习的经历,谭帼英爽朗地笑了起来。要学好造纸专业,对技术的掌握要求很高,谭帼英凭借着要强的个性和勤奋的态度,慢慢地从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一系列造纸工序中掌握了成套技术,在跟着工厂技术员实习一个月后,她已经能够单独完成所有操作。

  工厂的实习很枯燥,作为造纸乙班副班长的谭帼英叫上几位班干部,将多才多艺的同学组成文艺小组,经常为工厂的工人和德赢新版app们进行文艺演出,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造纸厂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对德赢新版app们是个不小的挑战,有的撑不住偷偷打盹,有的甚至放弃了车间的实习,但谭帼英咬着牙撑了过来,并且熟练掌握了一身牢靠的造纸本领。而她万万没想到,正是这段经历,为她毕业后支援边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支援西藏 华工制造显威风

  1977年,谭帼英顺利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准备留校从教。就在这时,有一个人改变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这个人是王安利,他是她的同班同学,后来也成了她的丈夫。“我们读书的时候只是同学关系,当时我听说他主动申请去西藏支援边疆,我很感动,觉得他这个人很有理想和抱负。所以我心一横:他去哪我都跟着他,将来就要嫁给他!”打定主意后,谭帼英就向德赢新版app提出了支援西藏的申请,这一举动让老师和同学们惊讶不已,系副书记还专门找她谈话,劝她再三考虑,结果都一一被她拒绝了。

1977年谭帼英和王安利在西藏布达拉宫前合影

  就这样,谭帼英和王安利等17位赴藏的广东各高校大德赢新版app一起,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他们从广州出发,坐火车到郑州,然后转车到甘肃柳园,再从柳园搭乘汽车沿青藏公路到拉萨,最后到达目的地——林芝。“光是路上就要耗费十几天的时间,半路的时候,有几位大德赢新版app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艰苦没有让谭帼英后退,反而激起了她要战胜困难的意志。

  除了高原反应和恶劣的气候环境,简陋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更是让谭帼英他们一时间感觉无从下手。在短暂的调整和适应后,他们决定动手改造一番。设备没有怎么办?自己造!双斧劈材机、废纸回收脱墨系统、废纸回收利用的卫生纸机、圆滚筒洗浆机……一系列“华工制造”的造纸设备彻底改变了当地落后的生产条件,也让当地藏族同胞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幸亏大学时候的实习操练自己没马虎应付,不然在西藏的时候只能瞪着眼睛干着急。”谭帼英笑着说到。

  泼辣的女汉子作风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当地的藏族百姓对这个个头不高的女大德赢新版app刮目相看,“别看我当时刚20出头,所有藏族的老师傅都一口一个地喊我‘谭师傅’,还一个劲儿地称赞我们不愧是大德赢新版app,别提当时有多自豪了!”

  这段旁人看似艰辛的支援经历,在谭帼英口中却满是快乐和自豪,因为在她看来,西藏之行就是把自己所学所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藏族同胞,以此改变西藏、发展西藏,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这边刚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生活上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吃饭和洗澡,是当时最困扰我们的两个问题。不过,还好我没看错人,安利都帮我一一解决了。”说起自己的先生,谭帼英变得温柔矜持,有着丈夫的陪伴和支持,他俩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相互照顾,为了满足吃到新鲜蔬菜的欲望,他们甚至将从广东带去的菜心籽、油麦菜籽等蔬菜播种下去,还养起了鸡和兔,在这般困难的条件下苦中作乐。“回想起当时的点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弃教从商 为解地方经济发展之所急

  1981年,谭帼英从西藏回到了华南理工,历任政治辅导员、校团委副书记、系党总支副书记。在此期间,她参加了一个双学位课程学习,并在1991年获得了德赢新版app管理工程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谭帼英没有想到,这一纸毕业证书和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为她开辟出一条通往商业女强人的道路。

  1991年至1994年间,当时还是校团委副书记的谭帼英挂职肇庆市端州区委常委,主要负责当地工业和重大项目管理,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政府事业中,还竭力为当地企业工厂联系德赢新版app的专家教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困难。通过3年多的挂职,谭帼英认识到地方政府、企业缺乏工业人才的现状,也由此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我的先生也在德赢新版app任教,所以我一直在想是否还有其他渠道能够服务社会,碰巧挂职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干脆就转行吧。”谭帼英说干就干,1995年她正式进入企业打拼。如今,她控股的华锋电子铝箔股份有限公司在经历了国有企业改制变成民营企业、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后,在肇庆当地已是一家响当当的领头羊企业。

谭帼英参加省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华锋在谭帼英的带领下,经几次扩产,由4条生产线发展成为现在24条。工科出身的谭帼英深知技术创新是主宰公司前途的关键所在,她在公司专门设立了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对技术、管理等环节提出创新意见的员工,该基金至今已累计给予员工奖励超过10万元。通过不断改进工艺设备,突破了铝箔依赖进口的局面,公司主导产品HFCC(注册商标)化成铝箔系列,其主要性能指标已接近世界公认的日本JCC产品水平。

  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的华锋,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却没有一个管理层干部辞职,是什么原因让员工对公司充满信任?“厚重的人文关怀,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一大特色,员工在这里能够找到家的温暖。”谭帼英告诉记者。她所倡议成立的“华锋员工互助金”,让员工们的心紧紧地与公司绑在一起。根据互助金的原则,每位在岗员工每月只需要捐出2元-5元,在困难或者急需用钱的时候就可以向公司申请,以解燃眉之急。该互助金至今已经累计数十万元,帮助了许多困难职工,也成为联系公司和员工之间相互团结、相互依靠的重要纽带。

对话学子 争做同辈中的精英

  说起母校,谭帼英有着永远都说不完的话,她说在华南理工所学的知识让她能够大展拳脚,而大学期间树立起的严谨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更是让她受用终身。不怕挫折,享受磨砺,是谭帼英对当代大德赢新版app的建议。“从磨砺中总结经验、打造韧性,这比获得物资奖励更加珍贵,因为它教会了你如何面对困难,从而调整心态,重振旗鼓。”谭帼英说,感谢自己当年支援西藏的决定,没有这份历练,她不可能在后来的金融危机中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更加不可能练就如今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淡定心态。她还鼓励学子们敢想敢干,坚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毕业后是就业还是创业?谭帼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敢想敢干,但也不能打无准备的仗。除非你打算做的事情是所有人都没做过的,那你不用等到毕业就可以去做;如果不是,可以先到相关的企业里做学徒,等摸透摸熟企业的运作后,再来创业,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成功几率会更高。”

  直爽、坚韧不拔、说干就干,正如谭帼英的自我描述,华南理工大学务实的作风精神已经在她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跋熳潘囊簧,并让她从中受益,“感谢华南理工,感谢人生中的每一个经历,成就了我不一样的人生。”谭帼英说,将来要写一本回忆录,写下在华园、在西藏,以及在漫漫长路上的点滴,并将她这一生的经历和华南理工精神传授给后人,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事。

 

《华园桃李》第14期团队

文 字:吴夏曦

图 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 审:柯宁 孙宏志

总 策 划:王丹平

 

德赢新版app(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绿色